中国文明网主站 联盟网站


当前页: 非遗展示

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文水岳村鈲子


发表时间:2017-05-29    来源:  

  “文水鈲子”又名“岳村鈲子”,源于文水县岳村,因其独特的乐器铜制小钹而得名。这种小钹,钹碗大,钹沿小,造型别致,音色清亮。演奏时,表演者满扣钹碗,控制余音不使扩散,令其发出悦耳动听的“呱呱”之声,故当地人又称其“鈲子”。..

  文水鈲子融音乐、舞蹈、杂技为一体,至今仍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。文水鈲子是一种多段体套曲结构的民间打击乐,全套锣鼓可分为三段,包括七个鼓点,形成结构严谨、完整统一的民间艺术珍品。鈲子使用的乐器主要有小钹、大铙、大钹、大鼓(雷公鼓)四种。小钹是鈲子的主奏乐器,双手紧握捂击,发出迅急的“呱呱呱”声,好似倾盆大雨的雨点,淅淅沥沥坠入黄土之中。经后世不断挖掘整理,有《雷鸣电闪》、《乌云翻滚》、《普降甘霖》、《喜庆丰收》四部乐章,富有丰富的艺术内涵。
  演奏技法除擦击、错击、挽抹、闷击等几种传统技艺外,还有磨击、滚击、刮击、半击、边击、对击、抛击等几种特殊的演奏技巧。抛击尤其令人叫绝——大钹手们不时将钹一齐抛起以示闪电,然后再准确地接回手里,无论抛起多高,落下来节奏始终不乱,惊险刺激,令人目眩。丰富的演奏技法,不仅生动表现了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,更将人们无助、渴求、期待、喜悦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惟妙惟肖。
  随着乐章的起承转合,120名队员交替组成方阵、圆阵、群花阵、四角阵、菱形阵等阵图,并穿插二龙戏珠、双龙出水、金龙摆尾等变化。这些画面千变万化,令人眼花缭乱、心旷神怡。鈲子小巧、灵便,是一对得心应手的舞蹈道具,演奏过程中弓步错击、跨步擦击、劈叉跳击、童子拜佛、丹凤朝阳等舞蹈动作,适应鈲子的演奏技巧,展现乐章的丰富内涵。舞姿矫健洒脱,造型舒展大方,令人赏心悦目。

 

山西省吕梁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地址: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永宁中路9号

邮编:033000 电话:0358-8231125  E-mail:llswmb@163.com

/*统计代码*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