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文明网主站 联盟网站


当前页: 新中国成立70周年

屈产河畔展新姿


发表时间:2019-09-22    来源:  吕梁日报

    记者 王洋 通讯员 高寄洲 

  70年沧桑巨变,石楼在历史的长河中精心勾勒出完美的轮廓;70年砥砺奋进,石楼在岁月的洗礼中匠心锻造出鲜活的灵性…… 

  70年来,经过历届领导班子和石楼人民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实践,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,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,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。特别是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,2018年,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.7亿元,增长8.6%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44万元,增长15.9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.46万元,增长6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68元,增长15%,首次跨过了贫困线,与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双双名列全市前茅,凸显了经济社会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,石楼有了描绘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蓝图的坚实基础和扎实底气。 

 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 

  回眸过往,岁月如歌,记忆中有太多的小城故事让人热血沸腾——石清黄河大桥改变了石楼区位劣势,中南铁路石楼段顺利通车、农村四好公路的全面竣工使石楼公路铁路并驾齐驱,沁园春广场、宣传文化大楼、石楼中学、南城新初中、新职教中心等市政工程投入使用,王府佳苑、福星苑、龙湾国际等高层鳞次栉比,公交车两条线路环城穿梭绕行……如今,这座小城现代化城市的魅力正悄悄地通过每条路、每座桥、每栋楼、每个社区散发出来。 

  构建交通大动脉。以畅通县乡道路“微循环”,打通跨县交通“大循环”的思路,构建升级版“四纵两横一循环”交通网络。升级改造县级主干道,开工建设总里程27.634公里的小蒜至曹家垣段、龙交至马村段两条县道,完成全长3.8公里的郝家山至马家畔旅游公路和全长7.226公里的龙交乡王家沟村银洞沟至棋盘山旅游公路;完善县城道路系统,开工建设以孟家塔为起点,经韦子沟至板桥的县城外环路,加快完成石楼火车站进站大桥附属工程,开工建设火车站站前广场,构建公路与铁路互联互通的交通网,积极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尽快完成。 

  基础设施逐年加大投入,城市功能日益完善。完善了职工俱乐部、全民健身活动中心、十字街棚户区改造、垃圾处理厂、东征街延伸、火车站广场大桥等一批市政工程;文化馆、美术馆和档案馆“三馆合一”等项目;龙山水岸、石楼小镇和王府佳苑等一批安置社区陆续投入使用;城乡电网改造、供水管网改造、城区供热循环水改造等工程投入使用。 

  石楼县城结束了“千年一条街”的历史,“现代新城、特色老城”的城市定位初步显现,现代化城市框架基本形成,生机勃勃的时代力量,引领着石楼在现代化的城市浪潮下努力生长。 

  农业产业蓬勃发展 

  石楼农民固守在几亩土地上,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持续了数年。石楼农业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,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的转变,农村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得到了质的飞跃,其中最耀眼的当属石楼的生态建设。 

  抓生态就是抓发展。2017年习总书记视察山西作出重要指示后,石楼积极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发展理念,将“治山治沟”与“增绿增收”紧密联系、紧密互促,提出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思路,强力推进了退耕还林、造林合作社、聘任护林员、经济林提质增效、特色林业产业项目五大林业生态脱贫增收工程。截至目前,共完成46.5万亩生态林业工程,全县退耕还林、荒山造林面积累计达到90万亩以上,红枣、核桃经济林面积达到50万亩,治理沟域200余条,仅退耕还林一项工程,其中贫困户9800余人,人均增收3090元,5万多贫困人口享受到生态脱贫带来的效益。 

  绿色农业产业打破靠天吃饭农业困局。围绕“提品质、创品牌、拓市场”目标,突出抓好规模养殖业和有机农业。在规模养殖业上,以金鸡、银狐、善农、肉鸭四大产业为龙头。“金鸡计划”扩大生产规模,蛋鸡年存栏量年底可增加到80万只。“银狐计划”以石楼华隆特种养殖基地为支撑,5个养殖基地建成投产,养殖规模达到20万只。“善农计划”培育壮大龙头企业,不断提升蜂产品质量,扩大市场影响力。养鸭产业引进山东长润食品公司建立肉鸭养殖基地和屠宰场,打造面向西北地区的肉鸭加工基地。按照西部红枣、东部核桃,中部小杂粮的区域化布局,将石楼小米、红枣、核桃、红薯、蜂蜜等有机农产品纳入区域公共品牌,通过统一营销策划和品牌运营,打响石楼有机农产品品牌;建立健全有机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。把昔日无人问津的山沟沟变成了群众增收的“香饽饽”。 

  脱贫摘帽指日可待 

 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,近年来,石楼县全力实施攻坚深度贫困“三五工程”,坚持“一切扶贫工作到支部”“一切扶贫工作项目化”的工作思路,强化党建引领作用,将党建工作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、互促共进。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55.96%下降至11.37%。2019年全县还将退出10481口贫困人口,贫困发生率将降低至0.49%。 

  强机制、严落实,抓脱贫。在整县脱贫摘帽的攻坚之年,坚持“两不愁三保障”脱贫标准,紧紧咬住2019年剩余33个贫困村1.2万贫困人口脱贫目标,树立战时导向,构建县有“总部”,乡镇有“战区指挥部”和“作战部”,村有“战斗队”,户有“战斗员”的战斗体系,发起了“总攻战”。该县脱贫攻坚领导组定期召开协调研判会,战区临时指挥部支部和各乡镇党委每周一次碰头会,每半月一次推进会,每月一次评比会,设立“流动红旗”“流动黄旗”进行鼓励、鞭策,及时研究解决存在问题。坚决落实遍访贫困户、干部驻村“四夜五天”制度,“54321”干部结对帮扶机制,将每月的17日、30日确定为干部帮扶日,团中央、省市县4000余名党员干部,中阳、汾阳56家重点企业机关,分别与贫困村贫困户精准对接、对口帮扶。 

  盯政策、抓落实,抓成效。牢牢把握精准扶贫基本方略,聚焦扶贫政策的落实落细,做足脱贫成色。 

  实施“3+6+X”产业增收计划,发展玉米种植25万亩,覆盖6.5万人,人均年增收1500元;绿色有机小杂粮10万亩,覆盖3.9万人,人均年增收1600元;红枣核桃经济林提质增效27万亩,涉及贫困户4.35万人,人均年增收800元;特色经济林10万亩,涉及5.36万人,人均增收1800元。重点推进三大特色养殖业,“金鸡计划”“银狐计划”“善农计划”。光伏产业,全县共建设46座电站,容量总规模86.3MW,惠及贫困户9600户,产业发展呈现多点开花局面。 

  易地搬迁坚持六环联动,共规划易地搬迁户4471户14961人,目前,龙山水岸、石楼小镇、小蒜徐家峪三个安置点主体工程基本完工,10月底前完成入住;截至目前完成59个以上村拆除复垦复绿;以群众需求为导向,在设置公益岗位、促进金鸡产业、树德枣业与搬迁户有效衔接的基础上,加快制衣厂项目建设,确保搬迁户就近就业。 

  美丽石楼,未来可期。她的每一个改变都绽放出奋斗的光芒,照亮这片红色的土地。 

  理想石楼,照进现实。她的每一次落子都激发出不竭的动力,砥砺着石楼人民破冰提速,向着更美好的明天前进。 

山西省吕梁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地址: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永宁中路9号

邮编:033000 电话:0358-8231125  E-mail:llswmb@163.com

/*统计代码*/